工厂考察归来的沉重感,如同老宅廊檐下积年的尘埃,压在黄道月的心头。她知道,不能再等了。“锦绣坊”这艘千疮百孔的老船,再不修补加固,调转船头,只会在名为“时代”的巨浪中彻底倾覆。
翌日,黄道月主动请求召开家庭会议。消息传开,老宅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。阳光透过客厅的落地窗,将红木家具的影子拉得老长,空气中弥漫着茶香,却掩不住一丝紧张。
黄振华坐在主位,眉头紧锁,手里无意识地摩挲着一个紫砂茶杯。大伯黄伯父坐在他旁边,表情一如既往的稳重,但眼神深处藏着审慎。堂哥李强则挨着大伯母坐着,脸上挂着惯常的、略显虚伪的笑容,眼珠子却滴溜溜地转,不知在盘算什么。黄老爷子和奶奶坐在上首,闭目养神,仿佛置身事外。
黄道月深吸了口气,将连夜准备好的几页打印纸分发给众人——那是她结合原主记忆和这几天疯狂学习的成果,一份简明扼要却直指核心的“锦绣坊复兴计划”草案。
“爸,大伯,各位长辈,”黄道月的声音清脆而沉稳,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镇定,“昨天我去工厂和店铺看过了,情况……很不乐观。但我认为,锦绣坊还有救,而且,有很大的机会重现辉煌,甚至超越以往。”
她没有过多渲染困境,而是直奔主题:“我的想法是,我们不能再固守以前的老路子。锦绣坊最大的财富,不是那些老旧的机器,也不是仓库里积压的布料,而是我们传承百年的独特技艺和文化底蕴!这才是我们在现代市场立足的根本。”
她顿了顿,目光扫过众人:“我的计划核心有四点:第一,技艺革新。我们要系统整理、恢复甚至创新老祖宗传下来的精髓技艺,特别是那些濒临失传的古法,结合现代科学改进,做出别人无法模仿的高品质、特色面料。就像我之前修复的那件嫁衣,那样的技艺,就是我们的独门武器。”
“第二,设计引领。光有好料子不够,款式必须跟上时代。我已经和我的同学,服装设计师李薇达成初步合作意向,她对我们的面料非常感兴趣。我们要组建年轻化的设计团队,将传统美学与现代时尚结合,打造出既有文化内涵又能引领潮流的产品。”
“第三,渠道拓展。实体店不能丢,但必须改造升级,提升体验。更重要的是,要大力拓展线上渠道,利用电商平台、社交媒体、直播带货等方式,直接触达年轻消费者,讲好我们的品牌故事。”
“第四,品质为王。严控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。特别是采购,必须透明化,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和质量检测体系,绝不能再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!”最后一句,她语气加重,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李强。
话音落下,客厅里一片寂静。
率先打破沉默的是大伯黄伯父,他眉头紧锁,手指敲着桌面:“月儿,你的想法很大胆,听起来也很好。但是,风险太大了!恢复古法技艺?创新设计?拓展线上?这哪一样不要钱?我们现在账上还有多少钱,你不是不知道!而且,那些老手艺,慢工出细活,效率太低,怎么跟人家大机器生产竞争?我看,还是稳妥点好,先把库存清一清,维持住几个老客户,等市场好转……”
“等?”黄道月打断了大伯的话,语气带着一丝急切,“大伯,我们等不起了!市场不会自己好转,只会越来越残酷!维持现状,就是等死!我们现在唯一的出路,就是拿出别人没有的东西!效率低?但品质高,有文化附加值!这恰恰是我们能走高端路线,避开低价竞争的关键!”
“说得轻巧!”堂哥李强阴阳怪气地开口了,“高端路线?谁买账?现在的人都追求快时尚,便宜货!你那些老掉牙的东西,成本又高,卖给谁去?还搞什么线上,我们这种老牌子,哪玩得过那些网红店?我看你这是留学回来,眼高手低,想当然!别到时候把家底都折腾光了!”他这话表面上是质疑方案,实则是在否定黄道月的能力,更深层的是担心改革触动他捞油水的渠道。
黄振华的脸色更加难看,他看看女儿,又看看大哥和侄子,内心挣扎不已。女儿的话确实有道理,工厂的现状他也心知肚明,不变革就是死路一条。可改革的风险也实实在在摆在眼前,万一失败……他不敢想。“月儿,你的想法爸明白,也支持你创新。但是……步子是不是太大了?我们……我们能不能先从小处着手,比如,先改良一两款面料试试?”他试图找一个折中的方案。
“爸!”黄道月语气坚定,“小打小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!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变革,是刮骨疗毒!我知道风险大,投入高,但我们别无选择!”
她转向大伯和李强,眼神锐利起来:“大伯说风险大,堂哥说没人买账。那我们来看看数据。”她从随身带来的文件袋里抽出几张打印好的图表,这是她这几天熬夜整理出来的现代“情报”。
“这是近三年国内纺织服装市场的报告。快时尚虽然势头猛,但增速已经在放缓,而且退货率高,环保压力巨大。相反,个性化、高品质、有文化内涵的‘国潮’品牌,销售额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!尤其是年轻消费者,他们不再只看价格,更看重设计、品质和品牌故事!”
她又拿出另一张图表:“这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‘天明纺织’的财报分析。他们的利润率并不高,主要靠走量和压缩成本,产品同质化严重,品牌忠诚度低。而一些坚持做特色面料和文化设计的小众品牌,虽然规模不大,但利润率和客户粘性远超他们!这说明什么?说明市场不是没有需求,而是我们没有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!”
她的分析有理有据,数据清晰,连一直持怀疑态度的大伯也陷入了沉思。李强想反驳,却发现自己除了空喊几句“不现实”,根本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论据,脸色一阵青一阵白。
黄道月趁热打铁,看向所有家人,语气诚恳:“我知道大家担心投入和风险。我向大家保证,我会尽我所能控制成本,用最小的投入撬动最大的改变。而且,一旦改革成功,‘锦绣坊’的价值将不可同日而语。到时候,在座的每一位家人,都将分享到这份成果,获得比现在多得多的回报!我不会让任何真心为锦绣坊着想的人吃亏。”她意有所指地加重了“真心”二字。
客厅里的气氛依旧胶着,黄振华和大伯仍在犹豫。就在这时,一直闭目养神的黄老爷子,缓缓睁开了眼睛。他那双略显浑浊却依旧精光内蕴的眸子扫过众人,最后落在了黄道月身上。
“月儿,”老爷子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,“把你的计划,再详细说说,特别是第一步,你想怎么做?”
黄道月心中一喜,知道关键人物发话了。她立刻走到老爷子面前,蹲下身,将自己的初步想法,如何从改良面料入手,如何与李薇合作设计,如何利用线上平台打开局面,以及如何整顿采购和品控,条理清晰地向老爷子汇报了一遍。她没有夸大其词,也坦诚了可能遇到的困难。
老爷子静静地听着,手指在红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。良久,他点了点头,看向黄振华和黄伯父:“老大,老二,你们都听到了?”
两人连忙点头。
“锦绣坊传到你们手里,成了现在这个样子,你们心里不憋屈?”老爷子语气平淡,却带着千钧之力,“守着老祖宗留下的金字招牌,抱着那些过时的东西,就能守住了?我看,再守下去,这招牌就真砸了!”
他目光转向黄道月,带着一丝赞许:“月儿这丫头,虽然想法跳脱了些,但看得准,有胆识,也有章法。像,真像年轻时候的我……也像……唉,像老祖宗!”
他顿了顿,加重了语气:“时代变了,我们不能不变!年轻人有想法,有闯劲,是好事!让她试试吧!不破不立!就算……就算失败了,也比现在这样不死不活地等着强!”
老爷子一锤定音,客厅里的气氛瞬间逆转。黄振华和大伯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释然和一丝愧疚。是啊,他们守着这份家业,何尝不是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却又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。
黄振华站起身,走到女儿面前,看着她那双充满光彩和决心的眼睛,终于下定了决心。他拍了拍女儿的肩膀,声音带着一丝颤抖,却无比郑重:“好!月儿,爸信你!这个家……锦绣坊,就交给你来试试!但是,”他话锋一转,严肃地补充道,“你得答应爸,凡事三思而后行,不能冲动蛮干。资金方面,爸会尽力支持你一部分,但不能动摇根本。你要一步一步来,稳扎稳打。”
“谢谢爸!谢谢爷爷!”黄道月心中涌起巨大的喜悦和感激,眼眶微微发热。她知道,父亲的这番话,意味着她终于获得了真正的授权,也意味着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。
大伯也叹了口气,点了点头:“既然爸发话了,月儿,你就放手去做吧。生产上的事,大伯会全力配合你。”
只有李强,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,勉强挤出一丝笑容,心里却在盘算着别的念头。
这场家庭会议,在黄老爷子的力挺和黄道月的据理力争下,最终以黄道月获得初步改革主导权而告终。虽然前路依旧充满未知和挑战,家族内部的暗流也并未完全平息,但对黄道月来说,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。
她终于可以正式启动她的计划了。第一步,就是从那看似平凡无奇,却蕴藏着无限可能的棉麻丝线开始,用她跨越七百年的智慧和技艺,为“锦绣坊”这匹蒙尘的锦缎,织入第一缕耀眼的新光!
窗外的阳光似乎更加明亮了些,照进这古老宅院的客厅,也照亮了黄道月眼中闪烁着的、名为“希望”与“决心”的光芒。改革的齿轮,已经开始缓缓转动。